——记山东真卿书画研究院院长 赵义成
认识赵义成,是在郭谦老师组织的微信群里。郭谦是《作家报》的副总编辑,一位地道的学者,也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,和我交往有些年头了。
一天,赵义成先生在群里发几幅颜体书法作品,我顿时被那雄强沉厚、宽博端庄的创作格局所吸引。这一创作格局,以阳刚大气为基本。与碑学相为辉映,形成书法的“阳刚”、“雄强”之美。
通过对赵义成先生不断的了解,我认为,他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渐入佳境,形成自己的审美语言和清逸典雅的风韵,主要是得益于他没有感染上当今时代流行的“浮躁病”。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:笃定自信、心无旁骛,坚守书法人的人文精神品格,埋头勤学苦练,在“渐进、渐悟、渐成的过程”中,不断向书法艺术高峰攀登。
古为今用:不薄今人爱真卿
赵义成,山东临沂人,荣鑫斋主人,梅园书客。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副主席、中外酒文化书画院副院长、中国文化名人诗词书画研究院院士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真卿书画研究院院长、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、中国书圣文化网签约书法家、中国孔子儒商文化学院签约书法家、《羲之书画报》特聘诗书画家……
赵义成先生自小酷爱书法,浓酣忘我。青少年时期,跟随著名书法家徐树超、李永灿、黄兴国、王西振、史可鉴等诸位名师学习书法,后来,专攻颜体,为以后书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他苦心孤诣,以诸多历史名家字帖为基础,遍临颜、柳、欧、赵诸体,皆取其精华而为己所用。逐步形成了自己自然、稳健、流畅、清逸和刚柔互济的书写风格。近年来,他将真卿凝重朴厚的线条提炼升华,一变而为苍劲有力又不失灵动的气象,好似万年古藤,苍润华滋;又似盘旋的虬龙,沉着多变而豪气夺人。形成了欹侧多姿而又稳定疏朗的格局。加之其特有的洒脱襟怀和艺术家的情感,故其所书作品笔致生辣,章法整齐,结构严谨。在舒卷自如、吞吐一贯的笔势中,蕴含着雄健迭宕的风骨!
在与赵义成先生接触之时,你会发现他为人谦恭和蔼,襟怀潇散纯净,富有真情;不慕荣利,不滞于外物。他终日潜心于书山帖海、铁笔翰墨之中,陶然自乐。上自老者,下至孩童,求教盈门,其一一应答,不厌其烦,尤其对传播潮汕文化、提携后进更是不遗余力,准确的说,赵义成是一位深受世人尊敬的书法家。
贵在坚持:咬定青山不放松
我觉得,赵义成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并没有多么深奥,说穿了就是两个字——“坚持”。世间最难的事就是坚持,他很喜欢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那首勉励人们读书的诗:“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,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知读书迟。”但他更喜欢毛泽东结合自身实践,反其道而用之的自勉对联:“贵有恒,何须三更起五更眠;最无益,只怕一日暴十日寒”。所以,几十年来他追求书法艺术的志向持久没变,尤其是近年来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当中。学习临习书法,研究探索书法,是他的志趣、兴趣和乐趣,是他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。他曾开玩笑说道“练习书法就如老人照看小孙子,累并快乐着。”
赵义成平时言辞不多,但他谈起书法来,却往往能滔滔不绝。以我对书法所做的功课,从他的言谈中发现,除了“坚持”这个人们成功的普遍品质外,印象尤深的是,在长期沉潜学习探索、从事书法的过程中,他对书法的体验、理解和感悟,确有不少独到深刻新颖的体认,尤其他对书法文化、书法人的品格精神的认知和坚守,在当今“浮躁”的社会环境下,更是显得难能可贵,令人肃然起敬 !
“书”与“法”的蕴蓄: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
赵义成说,“古人造字造词是很有讲究的,“书法”二字的结合,“书”在前“法”在后,用“书法”而不是用写字的“写法”,这说明“书”字在书法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和蕴含。他说,“这个意蕴包括有二层,一层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书写文字的动词‘书’,但更深一层的含义,却没有为人们所普遍认识、理解和重视,这就是指的书本、书籍、读书方面的名词‘书’。后者蕴含的深层意义,就超脱了一般意义上书写的书法,喻意更为深切、深广和深厚,更具有高层书法的人文精神,则蕴蓄、代表、映射着书法和书法人文化知识的学为积淀,艺术审美的素养和视野胸怀、思想智慧、精神品格、情感气质等的境界。”
这说明,作为一般书法人,只注重前者就够了,其达到至高境界时,可称其为“书法工匠”,但要追求更高意义上的书法,就必须要追求后者,其臻最高境界时,便可称作“书法大师”。他列举了晋代的王羲之、宋代的苏轼,现代的毛泽东、启功等书法泰斗,无一不是饱读诗书、学高于世、文斐书杰而交相辉映之人,道理就在于“文滋书法”。比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不少人只敬仰其书法百世流芳,其文也是千古名篇,被列入《古文观止》;启功亦然,一般人皆称“启功体”。赵义成感叹道,我们作为普通人,可能达不到他们领率人物的境界高度,但作为书法人,他们走过的书法道路和书法实践,亦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、追求的路向。而这条路,也就如一位书法名家所说的,学习书法犹如学诗“功夫在诗外”,难的是在各种文化学养的蕴蓄提高上。他说,既然热爱、既然追求,先贤树立的路标,就要矢志不移地沿着走下去。
现在的赵义成热衷于古诗词的研究,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到唐诗、宋词以至到毛泽东的众多名篇名句,他都能信口道来,并运用自如。伴随数十年来工作学习阅读的过程,他致力于达到“厚积薄发”,“一任诗香清大地,满怀墨爱润高天”!这正是他实践的真实写照。
师古不泥古 创新不弃本
笔者虽不擅长书法,但爱好书法,也有一些书法界的好朋友,因此一直比较关注书法的发展走向。看到,近些年书坛上刮起了一股所谓的“创新热”,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“流行书风”,诚如一位书法界的网友著文所言:有的是根本没传统书法味道和书法法度的随意“创新”;有的是抛开汉字的结构胡编乱写;有的是凭个人想象的符号胡抹乱造;有的竟然是让人看不出他写得是哪国文字的所谓书法“变革”。起初有人称现代派,以后叫丑书。在当时的国展省展上,丑书入围、入展、获奖及作者成为中国和各省书协会员的几率特别高。于是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专门研究丑书的特点、写法,在学习丑书上狠下工夫。加上有的专业报刊对丑书的大肆渲染 ,也进一步助长了上层倡导评选丑书的底气。随之不少丑书书写者“登堂入室”,并被冠之以书法大家,掌握了书法评判层面的大权,这样就造成了“丑书至上”的不正常发展境况。这不能不令人忧心。
面对这状况,赵义成是怎么想的,而又怎么做的呢?
他则始终坚持着书法重在继承的道路守护!
赵义成告诉笔者,“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,己经形成了植根于汉字这一文化基础上的庞大根系,在这一庞大根系上,先后生长形成了篆隶楷行草诸体的株株千年大树,可谓是有土有根有干有枝有叶。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是它成长的血脉,千百年来形成的书法结体、用笔、章法的传统方法,是它成长为区别于其它艺术之树的内在规律和法则。所以我们学习书法,从事书法,与其他工作不同,首要的就是要敬畏书法传统,根本的首先在于继承,下功夫学习研究和掌握运用它的成长与书写机理方法,为它培土施肥浇水,护其根干,固本培元。而创新则只能或必须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修枝打杈,或嫁接改良、除蔓剪叶的进一步美化完善的探索试验工作,以使其更具时代的美感。而脱离了汉字结构根基法则的所谓书法‘创新’,则只能成为书法的‘怪胎’。”
“学书看起来很难,其实不难,就是你肯不肯学,你肯不肯把那个好的变成你的。”对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这段话,赵义成深信不疑。用他的话说,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都是“最好的”,如果坚持临摹,把“它吃了”,变成“自己的”,不吝是一条成功的举措。他坚持临学研读书帖文字典籍无数,并致力做到融会贯通。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。赵义成尤为欣赏大学问家王国维对此句的解析——做学问成大事业者,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,登高望远,瞰察路径,明确目标与方向,了解事物的概貌。作为一个志存高远书法爱好者,必须要有“望尽天涯路”的追求。
赵义成在书法史上以“颜体”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。以卓越的灵性系之,境界自然瑰丽;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,境界自然雄健;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,境界自然阔大。
而在书法上鲲鹏展翅,则经过了几乎长达几十年岁月的历练,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。继之又以几十年工力百般锤炼、充实,使得“颜体”形神兼具。而其犹求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的境界。“颜体”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。
水利万物而不争
在一次书法活动的交流中,赵义成说道,“服务社会,有益于社会,是书法第一位的功能,是书法人应有的文化自觉,积极传播健康先进的精神文化,为社会提供正能量,应当是书法人对书法精神品格的必须坚守。而不能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, 一切‘向钱看’,丢掉了这个坚守。”
赵义成正是这样一位书法家的品格坚守者。
在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一件这样的事儿:前些年,有位文化商人看了他的一些书法作品,知道有实力和潜在价值,愿出高价包下他以后的全部作品,条件是不能再写给别人,不能通过他人流入市场,而所有的作品展销推广事宜均有对方负责操作。赵义成听后,笑说道:“我这不等于是跟你签订个‘卖身契’么,我虽然不富有,可也不能做金钱的奴隶。”他干脆地回绝了对方的“盛情”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随着赵义成书法艺术的提高,书法的名气逐渐扩大,各地慕名求字者越来越多,除了本省的,也有来自北京、上海的,还有新疆、河南、安徽等地的,可谓遍地开花,只要是为了欣赏、自悦、自励,不论何人,他基本有求必应,从不吝惜,外地的多是自掏邮资寄去。冠意老师说,与人莫过给人以上进的力量,何乐而不为呢?
赵义成就是这样不愿为金钱名利而动摇、忘记“初心”。落笔至此,记者忽然醒悟到,赵义成几十年如一日的书法历程,不正是在立足书法文化,追求真善美、传播真善美么?他在自觉做一个真善美的文化使者!这才是一个书法人、文化人或者说更广泛的社会人所应当具有的更高、更有价值的精神追求!(伍家辛 姚小毛)